社造知識庫。KNOWLEDGE
故事自己說  大林季節性移工的跨海故事
嘉義縣社造中心
林家緯
發表時間 2018/11/19 11:27
登入

故事自己說  大林季節性移工的跨海故事

0
閱讀人數:1042

故事自己說  大林季節性移工的跨海故事

嘉義是甘蔗的重要產地,在1960-1970年代,具有砍甘蔗熟稔技術的大林鎮青壯年農婦,搭輪船遠渡重洋,擔任沖繩群島收割甘蔗等熱帶作物的短期移工,每年約有5個月的時間在海外工作,貼補家計。這幾年來,不只日本記者很重視這段珍貴的歷史,多次派員來台採訪,嘉義縣大林鎮上林社區發展協會更與鄰近的中正、南華大學合作,透過訪談建立社區季節性移工資料。

107年度上林社區更與嘉義大學視覺藝術學系合作辦理3場次的「故事自己說:1960-1970大林˙沖繩季節性移工展」。透過大學生的詮釋,除了蒐集了當時的鐮刀、工作手套、紀念品、成藥、護照等珍貴文物,以及製作訪談的資料年表看板之外,更發揮創意將訪談資料與社區居民共同創作《我的剉(tshò)甘蔗阿嬤》故事繪本、阿嬤故事箱說故事,以及「你寫心我寄信」等互動活動,以活潑生動的方式,講述這段罕為人知的歷史。

根據日本沖繩群島在地文獻「南大東村誌」的記載,1970年左右台灣勞力在當地製糖業達到高峰,約有700人左右,而且多為女性。嘉義大林在高峰時期,就有50多名常態的季節性移工。阿嬤們回憶當時前往日本的時候,怕國外食物吃得不習慣,偷偷夾香腸、鹹鴨蛋、土豆等食物,也都在本次展覽中,搭配文字資料用模型呈現,更令人會心一笑。

當時的大林便是日本在台招募農業人力的重鎮之一,極盛時期多達50多名常態移工。時至今日,這些季節性移工的村民最年輕者也將近80歲,如此特別的「拼經濟」記憶在台灣發展歷史中,是不可或缺的一環。在本年度展覽最令人感動的過程是,每一場次的展覽,這些高齡70-80歲的移工,都會到場舉辦「分享會」跟現場民眾互動,分享自己的親身經歷。

出席的移工長輩說起當時的打工生活,仍能回憶起當時在他鄉思念幼子與當時接受資方檢查、管理的惶恐心境,但卻也驕傲的指出,靠著海外打工的存款,翻修住屋與改善農村生活的矛盾心情。講到有趣的片段現場哄堂大笑,但是在講到辛苦一面的時候,所有人也像是身歷其境一般,陷入了沉思。

在策展過程當中看到大學生用生澀的台語和阿嬤溝通,以及用同理心思考長輩們想要表達的內容,並且用社會設計的概念,讓生硬死板的歷史能夠更輕易地讓更多人了解,這都是近年來社區營造強調世代共融與青銀共創的展現。從社區自主發起移工議題探索為初衷,再加上學生熱情活力與創意投入農村社區,共同串聯起不同世代的文化記憶與傳承。

上林社區發展協會也表示,社區高齡人口的比例已超過總人口數的27%,除了照顧的議題之外,長輩的記憶也是相當重要的社區寶藏。希望透過類似的老故事訪談與故事蒐集,同時透過社區營造計畫的協助,讓長輩的共同記憶以繪本、展覽等不同形式呈現,讓珍貴的文史資料持續傳承,也促進不同世代之間對話的管道。

 

本文採創用CC3.0臺灣授權條款:姓名標示-非商業性使用-相同方式分享

download附加檔案
location地址:
keyword文章關鍵字:
TOP